- 第1集:袁世凯丧权辱国引民愤李大钊慷慨陈词欲救国
- 第2集:陈独秀终于抵达上海遭儿子戏弄却反欢喜
- 第3集:陈独秀为筹钱竟然卖字李大钊被开除决心革命
- 第4集:李大钊为穷苦百姓当掉自己衣物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立志树新风
- 第5集:蔡元培欲邀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教陈独秀难舍新青年报刊两度拒绝
- 第6集:李大钊陈独秀终于会面北京陈独秀任教北大却争议四起
- 第7集:黄侃言行不端惹学生不满毛泽东文笔优秀初露才华
- 第8集:校内保皇党势力仍旧强硬辫子军入城帝制再度复辟
- 第9集:复辟闹剧终于谢幕北大改革获得支持
- 第10集:陈独秀头疼延年痴迷无政府主义胡适北大任教与陈独秀惺惺相惜
- 第11集:辜鸿铭学术造诣的确高深李大钊开始反思资本救国
- 第12集:北大解聘外籍教授竟引外交争议校评议会一致对外捍卫国家主权
- 第13集:英国政府迫于压力息事宁人鲁迅加入令新青年如虎添翼
- 第14集:鲁迅提笔写就狂人日记延年乔年赴京陈家团聚
- 第15集:毛泽东正式成立新民学会狂人日记问世便一鸣惊人
- 第16集:复古派竟公然污蔑陈独秀青年排练剧目宣扬新文化
- 第17集:学生公演却被人设计抓捕进监狱毛泽东来北大旁听成李大钊助理
- 第18集:毛泽东接收到共产主义新思想宵小之辈在陈独秀家门前闹事
- 第19集:德国战败协约国胜利中方将出席巴黎和会
- 第20集:延年对无政府主义展开实验毛泽东入基层接触工人阶级
- 第21集:工读互助社成立却问题不断弱国无外交请愿书竟遭退回
- 第22集:互助社遭污蔑诋毁北大竟被群起而攻
- 第23集:蔡元培遭训话质询北大发起绝地反击
- 第24集:张丰载龌龊行径被揭穿终遭开除日本提出接手山东半岛全部权益
- 第25集:工读互助社正式关门实验失败毛泽东感谢众人帮助返回湖南
- 第26集:巴黎和会将山东权益划归日本代表团斡旋无果拒绝接受协议
- 第27集:巴黎条约丧权辱国引民愤五四运动在全国掀起高潮
- 第28集:各大高校联合罢课被捕学生终被释放
- 第29集:蔡元培为保被捕学生被逼离开北京各高校辞职罢课声援北大
- 第30集:五四运动影响力波及全国陈独秀胡适产生重大分歧
- 第31集:陈延年街头集会却被打昏迷吴炳湘设计企图孤立陈独秀
- 第32集:延年巧用计谋让张丰载供出密探身份反动政府派出军队暴力镇压学生运动
- 第33集:学生被强制看押学校竟成监狱陈家救国之心不灭父子终和解
- 第34集:学生运动获得大胜利政府被迫罢免曹章陆
- 第35集:陈独秀被捕入狱李大钊被迫离京
- 第36集:中方拒绝签订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全面胜利
- 第37集:蔡元培回归北大陈独秀终于出狱
- 第38集:陈独秀离开北京大学
- 第39集:延年乔年赴法留学终是成为革命烈士陈独秀去往南方其意在筹办西南大学
- 第40集:陈独秀为避风头再返沪南陈北李路上相约建党
- 第41集:毛泽东北京再见李大钊深受启发共产国际维经斯基抵华帮助建党
- 第42集:陈独秀正式建立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坚定信仰
- 第43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革命先烈誓死捍卫信仰
第16集:复古派竟公然污蔑陈独秀青年排练剧目宣扬新文化
黄侃口不择言,竟举例胡适妻子去世家人发电报文言文就比白话文字数要多,发报费就多。胡适温润一笑,他提出自己前几天刚刚婉拒朋友邀请自己担任政治职位的邀请,要黄侃写一封拒绝信,黄侃用“才疏学浅,不堪胜任,恕难从命”十二字以示拒绝,但胡适告诉他自己只回复了“干不了,谢谢”,学生们起立鼓掌支持白话文运动,这可彻底惹恼了林纾。
一回到家,林纾就要求要上诉政府整肃北大,撤换蔡元培和陈独秀。张长礼已着手在准备弹劾材料,但材料分量还不够一举成功。他提出要林纾亲自出山引蛇出洞,只有蔡元培、陈独秀等人自己露出破绽他们才能伺机而动。张丰载更是提出要先由陈独秀下手,灭了他的威风才能顺藤摸瓜。林纾拍案而起斥责他们的小人行径后拂袖而去,但张长礼一边夸赞张丰载的机灵,一边又装模作样地安抚老师可谓龌龊。次日,北大校园的公示栏里张贴着陈独秀在日本留学时充当汉奸的污言秽语,以张丰载为首的一帮复古派子弟更是不断蛊惑人心,导致邓中夏等学生与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陈独秀等人在编辑部开会,延年对报刊出版售价的调整工作进行了汇报,李大钊希望他们能把发行范围再扩大一些,工厂等地方也要多多发行。李大钊对新文化运动的普及已经有了些成果,但反对的声音也颇多。对于刘半农提出的建议《新青年》用办报纸的方式进行宣传的情况胡适仍旧反对,这让刘半农很有些不服。
刘半农和钱玄同提出要唱一出双簧,他提议先将林纾等复古派批判的词句汇总成一封读者来信,而后他们再以新青年编辑的名义发表一篇反驳的文章,此举势必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篇读者来信就以笔名“王静轩”来落款。这种新型体裁陈独秀倒是觉得新颖,可胡适不同意这种办街头小报似的低格调作法,认为这简直是自毁长城。
陈独秀倒是觉得胡适言过其实,新事物需要新手段表达。可胡适认为他们是严肃的学术刊物,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就做出如此行径。蔡元培拿着《新青年》进门竟是夸赞这篇自问自答式的文章,陈独秀逗趣沉默不语的胡适是牙疼,不知所以的蔡元培说这牙疼可也得治,听着众人的戏谑,胡适也便噗嗤笑了出来。
读书会上,赵世炎、延年等人对《复王敬轩书》进行了品读和研讨,黄侃的门生傅斯年也来进行旁听,他前来竟是代表学生会为新文化运动做些事情。众人各抒己见,邓中夏等学生提议还是要走出去,多去宣传新文化,他们要利用活报剧的形式将这一问一答的书信给百姓们演出来,傅斯年会提供服装道具和排练场地。邓中夏负责改编剧本,赵世炎负责导演,这场剧名暂定为《红楼钟声》,一群青年们商讨着角色和剧本,柳眉被定位饰演王静轩的A角,延年为她解释女性扮演的多重意义,柳眉也便欣然答应。安排完毕,大家各司其职,兴奋的准备起来。
终于到了演出这天,李大钊忙里忙外的巡视着布景和场地,陈独秀带着妻儿一起来看,均曼拉着胡适的妻子汪冬秀一同前来看戏,生性腼腆的冬秀很不好意思也怕给丈夫丢人。可胡适倒是很高兴,高兴地拉着妻子引荐给蔡元培等人,还牵起妻子的手拉着她落座观看,李大钊看见了冬秀还感叹早知道也带着妻子一同前来看看。
表演终于开始,几个青年人用活灵活现的表演将复古派的冥顽不灵和革新派的坚定不移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最后的那一声声“生为考语,死作墓铭”的呐喊,更是让在座各位听的是热血沸腾。陈独秀带头鼓掌,随即一片激烈的鼓掌声想起,令台上费心努力表演的青年学子们即欣慰又深深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