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袁世凯丧权辱国引民愤李大钊慷慨陈词欲救国
- 第2集:陈独秀终于抵达上海遭儿子戏弄却反欢喜
- 第3集:陈独秀为筹钱竟然卖字李大钊被开除决心革命
- 第4集:李大钊为穷苦百姓当掉自己衣物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立志树新风
- 第5集:蔡元培欲邀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教陈独秀难舍新青年报刊两度拒绝
- 第6集:李大钊陈独秀终于会面北京陈独秀任教北大却争议四起
- 第7集:黄侃言行不端惹学生不满毛泽东文笔优秀初露才华
- 第8集:校内保皇党势力仍旧强硬辫子军入城帝制再度复辟
- 第9集:复辟闹剧终于谢幕北大改革获得支持
- 第10集:陈独秀头疼延年痴迷无政府主义胡适北大任教与陈独秀惺惺相惜
- 第11集:辜鸿铭学术造诣的确高深李大钊开始反思资本救国
- 第12集:北大解聘外籍教授竟引外交争议校评议会一致对外捍卫国家主权
- 第13集:英国政府迫于压力息事宁人鲁迅加入令新青年如虎添翼
- 第14集:鲁迅提笔写就狂人日记延年乔年赴京陈家团聚
- 第15集:毛泽东正式成立新民学会狂人日记问世便一鸣惊人
- 第16集:复古派竟公然污蔑陈独秀青年排练剧目宣扬新文化
- 第17集:学生公演却被人设计抓捕进监狱毛泽东来北大旁听成李大钊助理
- 第18集:毛泽东接收到共产主义新思想宵小之辈在陈独秀家门前闹事
- 第19集:德国战败协约国胜利中方将出席巴黎和会
- 第20集:延年对无政府主义展开实验毛泽东入基层接触工人阶级
- 第21集:工读互助社成立却问题不断弱国无外交请愿书竟遭退回
- 第22集:互助社遭污蔑诋毁北大竟被群起而攻
- 第23集:蔡元培遭训话质询北大发起绝地反击
- 第24集:张丰载龌龊行径被揭穿终遭开除日本提出接手山东半岛全部权益
- 第25集:工读互助社正式关门实验失败毛泽东感谢众人帮助返回湖南
- 第26集:巴黎和会将山东权益划归日本代表团斡旋无果拒绝接受协议
- 第27集:巴黎条约丧权辱国引民愤五四运动在全国掀起高潮
- 第28集:各大高校联合罢课被捕学生终被释放
- 第29集:蔡元培为保被捕学生被逼离开北京各高校辞职罢课声援北大
- 第30集:五四运动影响力波及全国陈独秀胡适产生重大分歧
- 第31集:陈延年街头集会却被打昏迷吴炳湘设计企图孤立陈独秀
- 第32集:延年巧用计谋让张丰载供出密探身份反动政府派出军队暴力镇压学生运动
- 第33集:学生被强制看押学校竟成监狱陈家救国之心不灭父子终和解
- 第34集:学生运动获得大胜利政府被迫罢免曹章陆
- 第35集:陈独秀被捕入狱李大钊被迫离京
- 第36集:中方拒绝签订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全面胜利
- 第37集:蔡元培回归北大陈独秀终于出狱
- 第38集:陈独秀离开北京大学
- 第39集:延年乔年赴法留学终是成为革命烈士陈独秀去往南方其意在筹办西南大学
- 第40集:陈独秀为避风头再返沪南陈北李路上相约建党
- 第41集:毛泽东北京再见李大钊深受启发共产国际维经斯基抵华帮助建党
- 第42集:陈独秀正式建立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坚定信仰
- 第43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革命先烈誓死捍卫信仰
第12集:北大解聘外籍教授竟引外交争议校评议会一致对外捍卫国家主权
胡适恰好就是因为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的理念才动心回国,这可让他和李大钊在思想上产生了分歧。1918年北大红楼建成,此楼成为传播众多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蔡元培坚信通过这些新文化新思想的宣扬,中国的文学思想一定会大大的进步。而在此楼中,教育总长傅增湘见到了担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并询问起他在南方游历的旅程,李大钊坦言自己此行并无收货对于救国反而更加迷茫,好在现在《新青年》的传播已成规模他也可以回来继续奋斗了。
《新青年》的编辑们来到陈独秀家开会,高一涵、钱玄同等人还纷纷调侃胡适这单身的青年才俊可成了一众文艺女青年的梦中情人。会议开始,陈独秀等人以茶代酒庆祝《新青年》的兴盛,并正式取消投稿编制,用稿要由众同仁编辑开会通过,他们的宗旨就是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听闻此,李大钊坦言自己简直想哭,自己在南方游历的这些天发现中国实在是急需启发民智,并想要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议来启发新的青年,但胡适觉得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还不适合讨论时政。陈独秀提出要让鲁迅加入同仁编辑,他这个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不能总仍游离在新文化运动之外,陈还笑称自己也要学当年的蔡元培三顾茅庐了。散会后,陈独秀单独留下李大钊和胡适,胡适觉得做学问不能受政治的影响,可李大钊对俄国十月革命深有启发,认为中国需要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陈独秀从中调和,解释其所言是不想直接搞政治,但思想启蒙实际也属于政治,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将民众从复辟复古的旧文化中解救出来,这一解释也让李大钊和胡适均表示同意。
林纾想要在北大办讲座讲桐城派,这都归因于辜鸿铭的演讲激发了师生对学术的讨论热情。胡适对于办新文化讲座的入手处颇为纠结,从学术还是时事入手这是个问题,众人讨论还是偏向于要讲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正在开会时,外交部来电说是被解聘的外籍教授克德莱给英国首相写信状告北大毁约,英国使馆给民国政府发了照会,汪大燮着急要见他。蔡元培临走前提议还是以学术讲座为主,政治还是少谈,免得政府干预惹火上身。陈独秀就此中止会议,他不明白解聘克德莱是教育部的事情为何要由英国政府干预,评议员们讨论起此事都很气愤,这北大解聘教授有理有据,英国政府又如何要横加干涉。
蔡元培来到汪大燮处得知这克德莱是英国贵族后裔,他致信英国首相声称北大毁约,要求北大道歉赔偿并回复其及一众外籍教授的职位,而冯国璋和段祺瑞都令他立即办理此事。蔡元培句句有理的反问,这教授的招聘和解聘是北大的权利,怎么这就成了外交麻烦。汪大燮解释,这克德莱称任教合同是同教育部签署的,四年的合同期未到就被解聘属于北大单方面毁约。蔡元培反驳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就有权利解聘,这教学质量不行也应算是他毁约在先。但外交无小事,中国已经宣布参加一战,他们应当同英国等协约国站在一道。蔡元培直言北大改革第一炮就打哑了,他这校长该如何当下去,汪大燮提议让他回去统一内部意见,但解聘是校评议委员会的决定,要推翻这个决定也只能由评议会进行商议,蔡元培也明白要他们彻底推翻这个决定那也是绝不可能的。
返程的路上,蔡元培临时决定直接去往教育部,随后来到了《新青年》编辑部也即陈独秀家中。蔡元培有些狼狈地用大碗喝着水,将包里的文件拿给陈独秀看。陈独秀看着外交部照会的范本,气愤地踢翻凳子就要撕毁,幸好蔡元培及时阻拦才没能毁掉。外交部的意思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陈独秀绝不同意让北大做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既然是外交事件北大和克德莱现在就是代表着两个国家的主权,北大眼下一手拖着国格和一手拖着公理决不能低头,三人遂对此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思考解决办法。
英国使馆正在等待着北大的回复,陈独秀在次日的评议会上愤慨陈词,痛陈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华民族大门的历史,北大若在此时妥协就是历史的罪人。李大钊彻夜查找校规条例,找出了黎元洪和教育部在当时已经批准北大校委会解聘权利的文件,胡适也提出可以由学校组成教授团进行谈判,若无果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昨晚,彻夜未睡地何止他们这些教授,就连邓中夏等学生也都陈书准备了给英国使馆及北洋政府的信件。蔡元培感谢众人的鼎力支持,称出任北大校长是他最正确的决定。
蔡元培致电汪大燮告诉他北大决定不妥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汪大燮遂给出建议,要他先争取傅增湘的同情和支持,而蔡元培已经见过傅增湘,傅增湘也只好调侃说着自己只好引咎辞职了。蔡元培请了两位来家中吃饭,事已至此三人也只能再行想个办法。校评议委员会一致决定抗争到底,蔡元培认为他段祺瑞也是个中国人总不能老是做卖祖求荣的事情,但傅增湘断定段祺瑞是绝不能体会他说的那些小证据和小道理。蔡元培缓缓从抽屉里拿出两封信,是北大师生写给英国使馆和政府的抗议书,汪大燮称赞这一下就抓住了段祺瑞的软肋,他让傅增湘只管拿着信去找段祺瑞,之后的事情自己来处理。
段祺瑞同意了北大的方案,要求北大教授团尽快同英国使馆谈判,并要求北大的学生不要上街游行。陈独秀已经着手办理,决定由胡适主谈,李大钊整理材料,蔡元培主张把辜鸿铭吸收进来,他的外语水平高且在国外也略有名气。陈独秀虽有考虑,但他还是担心这位古怪的老先生会不可控。蔡元培笑称他们是不懂辜鸿铭呀,他可是对这些不公平的事情愤懑的很,并建议陈独秀请他吃顿饭给足排场,也好问问他的一些要求。
辜鸿铭在课堂上用英文朗诵着《哈姆雷特》,指导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学好英文就是为了传播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陈独秀拉着胡适和李大钊来到课堂,三人乖乖地走到台前鞠躬致敬,这可让辜鸿铭感到新鲜,胡适还一开口就说是来向辜鸿铭拜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