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看怡情,久看伤眼,保护视力,常来看看,记得收藏!
分集剧情选择:添加剧集

《打工老板》:一部警示企业转型的读本

  当下是中国电影被严重撕裂的时代,宣传部扶持的任何一部电影无论在叙事还是抒情上都充满歌颂的语调,而独立电影更多地呈现底层人群被现实挤压的生活状态,在两者意识形态的中间,除了娱乐化过重的影片,很难找到一部严肃、真诚、反映现实的作品。《打工老板》恰恰是这样一部中间笔调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将镜头对准了小企业主的事业与生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中产人群所面对的风险与考验。《打工老板》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处于经济链条上游的西方跨国企业无限地压低产品加工价格,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只有接受最低的利润,依靠压缩成本甚至剥削工人劳动才能苟活。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在这样一个利益漩涡中挣扎的小老板林大林,以带有同情倾向的主观视角,引领观众去感受他在这个时代大潮中的不幸与挣扎。作为客观的观众,对于林大林的遭遇虽有同理心,但更可见一种警醒,也就是影片母题一直强调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所有代加工行业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难题,只有转型创立自有品牌,才有机会摆脱上游风险。在这一点上,影片的主旨是带有积极的、向上的民族旋律的。同时,《打工老板》又带有敏锐的、人性的关注与批判。林大林与工人关系的微妙在片中可圈可点,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也相互争斗。影片中还着重表现了他们相互理解的一面,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和谐的表征,而是体制建构下的被迫与无奈。片中林大林既有把工人当机器的一面,又有体恤工人的一面,丰富而立体,主演姚安濂的发挥也比较精准。基于人性去塑造一个值得同情的角色,是会被观众接受的。影片中对农民工的描述则是中性的,他们既是体制面前的弱势,也是在媒体撑腰情况下对老板的强势。这样的处理虽不深刻,但多少可见创作者们力求让影片更加客观与真实。若说影片最大的不足,则是表现形式上的落伍与错位。从内容本身而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当用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更能赋予影片艺术的价值。《打工老板》虽说在演员选择、镜头晃动方面做了许多纪实性的努力,但相形见绌,一是对白方面过于说理,二是镜头语言略显单薄,三是结尾处理不够开放,总体感觉接近电视剧的视听体系,而非电影,对于空间构图的创造、场面景物的调度、自然声效的运用,基本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所以说,《打工老板》满满地讲述了一个在当下中国真实发生的故事,却没有给观众太多值得思考的留白,它更像是一部警示企业转型的读本,布满了经验与教训的案例探讨,去描绘这个国家以梦为价值的责任担当。《打工老板》尽管在形式上有些平庸,但内容上仍可高出一格,它引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视点,让观众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这个发展的时代。

同主演

  • HD国语
  • 全32集
  • 全35集
  • 全18集
  • 更新至32集
  • 全40集
  • 全30集
  • 全20集
  • 26集全/已完结
  • 更新至04集
  • 全34集
  • 更新至31集/共31集

猜你喜欢

  • 正片
  • HD
  • HD
  • 正片
  • HD
  • HD
  • BD中字
  • 正片
  • HD
  • HD
  • 正片
  • 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