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五四运动爆发
- 第2集:驱张代表团被拒之门外
- 第3集:毛泽东陈独秀会面
- 第4集:陈独秀成立上海共产党
- 第5集:共产党在各地成立小组
- 第6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 第7集:密探中断会议
- 第8集:一大顺利召开
- 第9集:陈独秀被捕
- 第10集:李汉俊离开上海
- 第11集:陈独秀同意国共合作
- 第12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 第13集:李达决定脱党
- 第14集:张国焘被捕
- 第15集:国共合作引发动荡
- 第16集:王尽美因病逝世
- 第17集:国共合作动荡
- 第18集:陈独秀态度消极
- 第19集:毛泽东领导秋收暴动
- 第20集: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 第21集:王复元叛变
- 第22集:朱德得知妻子死讯
- 第23集:杨开慧拒签声明
- 第24集:邓恩铭英勇就义
- 第25集:顾顺章叛变
- 第26集:陈独秀再次被捕
- 第27集:李达拒绝陈公博
- 第28集:中央红军撤离苏区
- 第29集:红军损失惨重
- 第30集:一四方面军顺利会师
- 第31集:张国焘另立中央
- 第32集:国共统一战线联合抗日
- 第33集:张国焘叛逃
- 第34集:李达爱女离世
- 第35集:汪精卫叛国投敌
- 第36集:陈独秀病重
- 第37集:陈潭秋被软禁
- 第38集:陈潭秋被秘密杀害
- 第39集:董必武参加旧金山会议
- 第40集:回望共产党百年历程
第13集:李达决定脱党
众人都想为林祥谦报仇,但张国焘认为目前要减少损失保持联络,决定立即复工,一切责任由他负责,张国焘会草拟一份复工令,劝工人忍痛复工。死难者需要安葬,家属需要安抚,唯有在悲愤中积蓄力量才有为死难者报仇的一天。吴佩孚向工人举起屠刀致成二七惨案,两天后工人们被迫复工。
施洋被残忍的杀害了,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听闻心痛不已,听说在敌人的法庭上,施洋义正言辞的斥责了军阀的行为,至死他都无愧于自己的信仰。毛泽建添水,听到他们的话难过不已。现在形势严峻,毛泽东告诉大家目前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建议安源下一步转为防守,以合法形式展开工作。
张国焘前往苏联汇报大罢工的情况,三月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李大钊也上了北洋政府的名单暂时留在上海。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大本营,中央机关迁往广州的事情再次被提上议程。张国焘与蔡和森与李大钊说起汇报的事情,共产国际对这次罢工没有具体指示,只是再次强调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叫停罢工,失去了不少工人的信任。
不久中共中央迁往广州,二大也在广州召开,与一大、二大相比已初具规模。共产党员全体加入国民党展开党内合作产生了很激烈的讨论,会上分为两派,张国焘的反对让马林很不满。毛泽东一直没有发言,表示支持国共合作的构想,但不能只看到国民党,还要看到农民,国民革命如果没有农民参与很难取得成功。此次参会唯一女代表向警予也提出把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看重起来。毛泽东、蔡和森与向警予是从新民学会就志同道合的朋友,向警予感叹萧子升与他们渐行渐远。
李大钊开完三大回到了北京,李汉俊在北京的条件并不算好,他把钱都捐给了死难工友的家属。李汉俊提出退党事出有因,在马林的提议下他的处分已经撤销了,李汉俊感叹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李大钊说,组织上还是希望李汉俊重新考虑退党申请。中共中央离开广州重新迁回上海,毛泽东也调到上海工作。李达来到了上海,带来了杨开慧的信,他是来找陈独秀的,说是有些事想要谈谈。毛泽东看得出他憋着一肚子气,连忙劝他要心平气和地谈。
李达上楼见到了陈独秀,说王会悟怀了孩子不方便来,陈独秀有事要出去一趟,但李达坚持现在就谈谈,还是国共合作的问题。二人再次大吵一架,甚至直呼对方大名,陈独秀负气要开除李达,李达却表示自己会走,他绝不会加入国民党。毛泽东劝不动李达,只是进去收拾了被陈独秀摔碎的茶壶。张国焘因为国民党合作一事耿耿于怀,陈独秀推举他领导总工会筹备工作,张国焘顿时感到陈独秀还是信任自己的。
李达很快回到了长沙,王会悟见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知道他和陈独秀又吵了起来。王会悟耐心开解李达,当初他们建党有多不容易,怎么舍得就这么轻易离开,何况陈独秀一直还是很器重李达的。王会悟劝李达给陈独秀写封信,就说脱党只是一时气话,但李达已经认认真真想过来,也许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倒不如做一个党外支持者。